問題
什麼是佛教,佛教徒相信什麼?
回答
就擁護者、地域分佈以及社會文化影響而言,佛教是全球主要宗教之一。雖然很大程度上它是一個「東方」宗教,在西方世界也日漸流行。佛教本身是一個獨立的宗教,但它與印度教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教導「業」(因果報應),虛無(世界的虛幻性),輪回(再生的迴圈)。佛教相信生命的最終目的是「徹悟」。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原名)喬達摩悉達多,西元前600年左右生於印度皇族。據傳說,他生活奢侈,很少接觸外界。他的父母不願其受宗教影響,不讓他吃苦。但不久這庇護所就被打破了;他先後看到老人、病人和死屍;最後看見一個平和禁欲的和尚(不要奢侈和舒適)。看到和尚的平和,釋迦牟尼決定禁欲。他放棄了富足優裕的生活,在苦行中求悟。他擅長於節制和苦思冥想。在同齡人中他是領導者。最終,他的努力達到了頂峰。在「放縱」自己吃了一碗米飯後,他坐在一顆無花果樹下(也叫菩提樹)開始冥思苦想;要麼「大徹大悟」,要麼死去。雖然吃盡苦受盡試探,第二天,他終於徹悟。因此,他被叫做「覺者」或「佛」。 他開始把新悟到的東西教給已深受其影響的和尚們,其中五個成為他最早的徒弟。
釋迦牟尼發現了什麼? 徹悟處於「中間」,不在沉溺奢華或自辱。除此之外還有佛教核心教義‘四諦說’——1)人生皆苦(苦諦),2)苦之因是欲(集諦),3)減少所求即可減少痛苦(滅諦)4)修八層道而成(道諦)。八層道包括1)觀2)意 3)言 4)行 5)出家 6)力(正確給力)7)思想(冥思)8)專注。釋迦牟尼的教導收集在「三藏」中。
除了以上教義之外,其它都與印度教雷同,比如再生、因果報應、虛無、和在定位中以泛神 論理解現實的趨向。佛教還有複雜的神明和貴人理論。像印度教一樣,很難確定其對神的看法。某些佛教教派是名副其實的無神論,其他的可以稱之為泛神論,還有一些有神論的,如淨土教。 傳統佛教關於一位無限存在的事實趨向于緘默,因此佛教被看作是無神論的。
當今的佛教有很多教派。粗略分為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兩大體系。小乘佛教是為和尚保留大徹大悟和涅磐的僧侶形式;大乘佛教把徹悟推廣到俗家弟子。在這兩個體系內還有很多支派,包括天臺宗、藏傳佛教、日蓮宗、真言宗、淨土、禪宗和兩部道等。局外人不要以為瞭解傳統歷史佛教就等於知曉某個特別佛教宗派的細節了。
釋迦牟尼從未認為自己是神,或者神聖的存在;他把自己看作別人的「示道者」。只是在他死後被一些追隨者提高到了神的位置,儘管不是所有信他的都那麼看。而基督教在聖經中明確地說耶穌是神的兒子(馬太福音3:17:「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孩子,我所喜悅的’」),他與父原為一(約翰福音10:30)。一個人如果不相信耶穌是神,就不能真正把自己當作基督徒。
耶穌教導他就是道路,從未有人指過這條路,如約翰福音14:6中確認:「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釋迦牟尼死的時候,佛教已經在印度有很大影響;三百年之後,它的影響覆蓋了大部分亞洲。記載釋迦牟尼言行的經文在他死後四百年寫成。
在佛教中,罪很大程度上被理解為無知。儘管他們認為罪是「道德錯誤」,但「惡」與「善」卻不被劃在道德範疇之內。因果報應是自然平衡不受個人影響。自然不屬於道德範疇;因此,因果報應不是道德尺碼,罪最終也不是不道德的。我們可以說,佛教認為人的錯不是道德問題,因為它最終不是人犯的錯,不是人與人之間的侵犯。這種理解的後果是災難性的。對佛教徒而言,罪更多是出於失誤,而不是違背了神的本性。對罪的這種理解違背了人天生的道德良知,即人受懲罰是因為在聖潔的神面前犯的罪(羅馬書1-2)。
因為佛教堅持罪是非個人的,並且可以改正,它不贊成人墮落的這個聖經的基本教義。聖經告訴我們人類犯罪的後果是永久和無限的。在佛教中,沒有需要一位救主把人們從受詛咒的罪中解救出來。對基督徒而言,耶穌是唯一把人從地獄的永罰中解救出來的途徑。對佛教徒而言,只有過著合乎規範的生活和冥思苦想才能當上好人,才有可能指望達到徹悟和最後的涅磐。更多情形下,人們得重新投胎數次去補償因果報應。對佛教的真正信徒而言,宗教是道德和理念的哲學,是封閉在放棄自我的生活中。在佛教中,現實是沒有人情味沒有人際關係的;因此,沒有愛意。不僅神被看作虛無,還把罪解脫為非道德錯誤,拒絕所有物質性的現實;甚至人自己都失去了「自我」。個性本身都成了虛無。
當問及世界如何開始,誰/什麼創造了宇宙時,釋迦牟尼沒有回答,因為在佛教中沒有起初也沒有結束。相反,它認為生閉環是無止境的。一個人得問問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創造了人,讓人生存、忍受那麼多痛苦,然後一次又一次地死去?這可能引人深思,但有什麼用?基督徒知道神讓他的獨生子為我們死了一次,所以我們不會永遠受苦。神派他的獨生子傳達資訊:我們不是孤單的,我們被愛著。基督徒知道生命不僅僅是受苦、死亡,「但如今藉著我們救主基督耶穌的顯現才表現出來了。他已經把死廢去,藉著福音,將不能壞的生命彰顯出來」(提摩太后書1:10)。
佛教說涅磐是存在的最高境界,一種純粹的存在,按個人的造化而得。涅磐不認同理性解釋和邏輯定律,因此無法教給人,只能憑意識。與之相反,耶穌關於天堂的教導十分具體。他教導雖然我們的軀體死亡但靈魂與他一起升入天堂(馬可福音12:25)。釋迦牟尼說人沒有獨立的靈魂,因為人的個體和自我只是虛無。對佛教徒而言,沒有慈愛的天父讓他的獨生子為我們的靈魂、我們的拯救而死,為我們提供觸及神榮耀的道路。歸根結底,它是佛教為什麼不被接受的原因。
English
「什麼是佛教,佛教徒相信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