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 icon
share icon

加拉太書


作者:加拉太書1:1清晰指明使徒保羅是加拉太書的作者。

寫作時間:依照加拉太書送達的確切地點和在哪次傳道過程中保羅開始在那裡建立教會,加拉太書的寫作時間在公元48-55年之間某個時候。

寫作目的:加拉太教會的組成是一部分猶太信徒和一部分外邦信徒,當時情況通常如此。保羅維護他的使徒身份和他所教導的教義,即他會確定加拉太教會對基督的信,尤其是只能因信稱義這一關鍵。因此其主題大體與羅馬書中的主題一樣,既只能因信稱義。然而,在這封信中,注意力尤其集中在人因信稱義,並不是靠著摩西律法。

加拉太書不像當代歷史的文章。它是對於敗壞基督福音的抗議。不靠律法,而是因信稱義的基本真理已經被猶太教徒認為信基督的人要想在神面前完美就必須保持律法的這一堅持而模糊了。當保羅得知這一教義已經滲入加拉太教會並使他們背離不受律法束縛的遺產時,他在這封信中寫下了慷慨激昂的勸諫。

關鍵章節:加拉太書2:16:“既知道人稱義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穌基督,連我們也信了基督耶穌,使我們因信稱義,不因行律法稱義,因為凡有血氣的,沒有一人因行律法稱義。”

加拉太書2:20:“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並且如今我在肉身活著,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

加拉太書3:11:“沒有一個人靠著律法在神面前稱義,這是明顯的,因為經上說:'義人必因信得生。'”

加拉太書4:5-6:“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叫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你們既為兒子,神就差他的兒子進入你們的心,呼叫:'阿爸,父!'”

加拉太書5:22-23:“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

加拉太書6:7:“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

簡要概括:因愛藉著信而稱義的結果是精神的自由。保羅懇請加拉太人堅守他們的自由,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即摩西律法)(加拉太書5:1)。基督教的自由不是為了滿足世俗的情慾;而是一個互愛的機會(加拉太書5:13;6:7-10)。這樣的自由並不能阻斷生活中的奮鬥。事實上,他更加劇了靈和肉之間的爭鬥。然而,肉體(世俗的情慾)已與基督同釘十字架(加拉太書2:20);因此,聖靈結了果子,即信徒生命中的仁愛、喜樂、平安(加拉太書5:22- 23)。

加拉太書的寫作是一種靈感的激勵。對於保羅來說,問題不是一個人受不受割禮,而是他是否是“新造的”(加拉太書6:15)。如果保羅沒有成功地提出因信稱義,基督教將還只是猶太教的一個教派,不能成為全面的拯救方式。因此,加拉太書不只是路德的書信;他是每一個認同保羅的信徒的書信:“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並且如今我在肉身活著,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加拉太書2:20)

雅各書和加拉太書展示了基督教的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乍看互相衝突,而事實上它們是互補的。雅各書強調基督的倫理,要求信用它的成果來證明。然而雅各與保羅一樣強調神的恩典使人轉變的必要(雅各書1:18)。加拉太書強調福音產生倫理的活力(加拉太書3:13-14)。保羅也和雅各一樣關注倫理生活(加拉太書5:13)。基督教真理的這兩個方面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必須隨時相伴。

聯繫:整個保羅給加拉太人的書信中,救恩—神的禮物—與並不能救贖的摩西律法並置一起。猶太教徒,那些想要回到摩西律法作為他們稱義的源頭的人,在早期教會里地位顯赫,甚至有時連磯發這樣顯要的基督徒也陷入他們的欺騙之網(加拉太書2 :11-13)。早期基督教徒與律法聯繫非常緊密,因此保羅只能不斷地重申因愛得救與遵守律法沒有關係這個真理。加拉太書與舊約的主題聯繫圍繞著律法之於恩典:不能因行律法稱義(2:16);信徒向律法的死(2:19);亞伯拉罕因信稱義(3 :6);律法不能帶來拯救而是帶來神的憤怒(3:10);完全律法的是仁愛,而不是做工(5:14)。

實際應用:加拉太書的一個主題可見3:11:“義人必因信得生。”我們不僅因信得救(約翰福音3:16;以弗所書2:8-9),而且信徒在基督裡的生活—一日一日,一刻一刻—都是藉著信而活。那個信不是我們自己構想出來的—它是神的禮物,不是做工的回報—而是我們的責任和喜樂(1)展示我們的信,這樣別人就可以看到基督在我們裡面的工,並且( 2)通過應用屬靈規範(研讀聖經、禱告、順服)增加我們的信。

耶穌說通過我們生活的果子,可以認出我們(馬太福音7:16),這些果子可以證明我們的信。所有基督徒都應勤勉奮鬥建造我們內心得救的信,那麼我們的生活就可以先是基督,別人在我們這裡也可以看到他,“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馬太福音5: 16,新英王欽定本)。

English



返回中文首頁

加拉太書
分享此頁面: Facebook icon Twitter icon YouTube icon Pinterest icon Email icon
© Copyright Got Questions Minist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