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什麼是 世俗的人文主義 ?
回答
世俗的人文主義 認為,自然界不是被造的,是永恆的,而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世俗的人文主義 的目標就是人類不需要上帝的自我救贖。 世俗的人文主義 始於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和十九世紀思想自由運動。 基督徒的想法與 世俗的人文主義 有一些共通之處,這令一些基督徒感到驚訝。 許多基督徒在思考和探索的方法上、在政教分離的想法上,在對自由的態度上,在道德教育的觀點上與 世俗的人文主義 一樣。 然而,他們也在許多方面不同。 世俗的人文主義 者把他們的道德觀和公義的標準置於聖經以外的智慧之上。 而基督徒則把對錯,善惡的觀念基於聖經。 雖然 世俗的人文主義 者和基督徒都發展並運用科學技術,但是基督徒認為科學技術只不過是 人用來彰顯上帝榮耀的工具;而 世俗的人文主義 者則認為,這些都是最終用來為人服務的工具,跟神沒有關係。 世俗的人文主義 者在探索生命的起源的時候,不承認上帝用塵土造人,不承認地球是上帝造的,也不承認上帝從無到有創造一切的生物。 對於 世俗的人文主義 者來說,自然界是永恆的,自存的力量。
如果 世俗的人文主義 者知道許多基督徒也與他們一樣,對宗教信仰謹慎,並在教育中也是採用理性批判的方法的時候,他們會感到驚訝的 。 基督教人文主義者就像賢達的庇哩亞人一樣,認真聽講,但按照聖經凡事查驗( 使徒行傳 17:11 )。我們不會簡單地接受任何說法,或心理感知,而是以上帝話語為絕對標準,來測驗所有的觀點和知識(參哥林多後書 10:5; 提摩太前書 6:20 ),這樣做是為了順服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基督教人文主義者明白所有寶貴的知識和智慧都藏在基督裡(歌羅西書 2:3 ), 他們在服事基督的過程中,對良善的認知愈發加增( 腓立比書 1: 9; 4:6; 比較:歌羅西書 1:9 )。 世俗的人文主義者,他們不相信上帝向我們啟示真理。 而我們堅守上帝的話語,把上帝的話語當做衡量、檢驗一切事物的標準。 這些簡要的說明是無法完全闡明基督教人文主義的思想的,但卻在簡明的專業術語中 (比如 韋伯斯特 詞典新國際詞典第三版,將基督教人文主義定義為: “ 一種在基督教原則框架裡,倡導自我實現的哲學 ” ) ,加進了 活力和相關性。
在我們基督徒回應世俗的人文主義之前,我們必須先研究一下 “ 人文主義 ” 這個詞。 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時期人們要復興古典文化的號召。 在這時期, “ 人文主義者 ” 運用希臘和羅馬嚴謹的學術方式,試圖 在文學和造型藝術上, 建立一個新的拉丁 風格和政治形態。 然而,遠在文藝復興時期之前, “ 基督教人文主義 ” 就在奧古斯丁、阿奎那、伊拉斯謨和其他思想家的思想和著作中隨處可見。 有些人甚至在柏拉圖,一個外邦 哲學家,的思想裡見到了一種可與基督教相媲美的教導。 雖然 柏拉圖 有許多的 貢獻都是 有益 的, 但 他的假定和結論 都 不符合聖經。 和尼采一樣 ,柏拉圖 相信永恆回歸(轉世);他(和大多數希臘人)對他們的神給予了淺薄的尊重。但是對他們來說,人才是所有事物的尺度。 現代的 世俗的人文主 義 拒不承認基督徒先驅者 所宣傳的 基督 教原理 ,拒絕 基本的聖經真理,比如 說, 人類具有其創造者的形象的事實,神在聖經裡的 啟示 和主耶穌在世上的生活和事工。
自從科學革命以來,訓練有素的科學家,就比如哥白尼和伽利略,都可以認為是人文主義者。 他們的調查研究向羅馬天主教的教義提出挑戰。 羅馬教會拒絕接受實證科學的新發現, 對那些信仰以外的事物, 發表了反對的宣言。 梵蒂岡堅信,是上帝創造了眾星,這些天體必然反射出造物主的 “ 完美 ” ;因此,當天文學家所發現的行星的軌跡是橢圓的,而不是圓的的時候,梵蒂岡就不予以接受,就像當時梵蒂岡不相信太陽有 “ 黑子 ” ,也就是太陽上溫度較低,相對暗一點的地方。這些可以靠實驗驗證的事實,以及那些發現這些事實的人並沒有與聖經的教導發生矛盾。 真正出現背離聖經真理, 公然 轉向自然人文主義的現象發生在 18 世紀到 19 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源於歐洲,在德國則特別嚴重。 這個現象的特點就是拒絕聖經的真理和權威,
許多的泛神論者、無神論者、不可知論者、理性主義者或是懷疑論者追尋各樣與聖經所揭示的真理不符的所謂的智慧 工程 。 比如 像羅素、霍布斯 ,他們 尋求用與道德無關的理性作為人類困境的出路;還有,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康德的《純理性批判》,以及費希特的《 知識的科學 》 都為後來的世俗人文主義打下理論基礎。 當代學術界和世俗人文主義都有意無意地宣揚用 “ 純理性的 ” 方法,以反對律法的方式,作為解決社會倫理道德的問題的基礎,就是在諸如個人自主,任意選擇性關係、生育和安樂死方面,達到自我決定。 在文化領域,世俗的人文主義者在解釋聖經的時候採取批判的方法,否認上帝在人類歷史中的干預的可能性。 他們頂多把聖經當做是 “ 有關聖潔的歷史 ” 。
在神學院裡,世俗人文主義用 “ 高等批判 ” 的標籤來傳播所 謂 “ 理性化 ” 或是 “ 以人為本 ” 的聖經研究方式。 從德國開始,在 19 世紀末, “ 高等批判 ” 尋求 “ 超越文本 ” ,忽視聖經經文的權威性。 達雷爾 · 博 克寫道:高等批判的特點就是把聖經當做一個 “ 遠古一個朦朧的鏡子 ” ,不是對基督和祂門徒的教導所做的無誤的歷史記錄(羅伊 · 祖克和達雷爾 · 博克所著的《新約的聖經神學》裡的 “ 前言 ” 部分, 1994 ,第 16 頁)。 比如,在他的《新約的聖經神學》裡,有一個叫魯道夫· 巴特曼的人,他是高等批判的代表。 他就非常依賴於批判性的假設。 就像書中指出的那樣,該書的作者 “ 對新約中耶穌的形像極為存疑,以至於幾乎沒有討論有關耶穌的神學 ” 。
正當高等批判削弱某些人的信仰的時候,其他的人,比如普林斯頓神學院的 BB 沃菲爾德、威廉 · 厄爾德曼等人令人信服的捍衛了聖經就是神的話語。 比如,在回應懷疑論者質疑使徒約翰是否是《約翰福音》的作者時,厄爾德曼和其他忠心的神僕就用批判的角度和同樣的學術水準捍衛了基要的真理。
同樣地,在哲學上、政治上以及社會理論上,基督教的院校、法理學家、作者 、決策者以及藝術家們用相似的兵器捍衛了信仰,讓人們回歸福音。 然而,在許多精神生活領域, 戰鬥遠未結束。 比如, 在學術界以外的文學圈裡,拉爾夫 · 沃爾多 · 愛默生的思想還是主流。 愛默生的泛神主義是否認基督的,它會讓那些容易受騙上當的人離開福音。 愛默生認為在每一個人的身上有 “ 超靈體 ” ,可以使每個人 成為自我救贖和真理的源泉。 在閱讀愛默生和黑格爾這類的作者的著作時,基督徒,特別是那些捍衛 “ 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 ” (猶大書 1:3 )的基督徒,要特別小心,在思考的時候要以上帝的話語為中心,在生活中謙卑地順服在上帝的話語之下。
基督徒 有時會與世俗的人文主義者進行有關於宇宙秩序的根源和基礎的誠實的對話。 無論他們把這稱為 “ 原因 ” 還是亞里士多德的 “ 原動力 ” ,有些世俗的人文主義者正確地推理出:道德的真理是道德秩序的前提條件。 雖然許多世俗的人文主義者是無神論者,他們對 “ 原因 ” 都有很高的評價。 因此,基督教護教者可以與他們理性地對話,談論福音,就像保羅在使徒行傳 17:15-34 裡向雅典人演講時所行的。
基督徒應當如何 回應世俗的人文主義者? 若要信從這道(使徒行傳 Acts 9:2;19:19, 23 ) , 任何形式的人文主義,只要是合理的,都必須完全意識到,要想實現人類所有潛能,人類的心思意念就都必須順服在上帝的旨意之下。 上帝的旨意是不要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得以像祂的兒女一樣,承受永生(約翰福音 3:16; 1:12 )。 世俗的人文主義者 的側重點各有不同。 他們側重於拯救世界,榮耀人,漸漸完成救贖。 從這個角度來看,世俗的人文主義就很願意用某些宗教,比如,用尤迦南達的教訓,來取代上帝的真正的福音。 尤迦南達就是 “ 自我了悟聯誼會 ” 的創始人。 相反,基督教人文主義者 跟隨主耶穌,明白我們的國度 ,就是上帝應許以色列的國度 不是從這個世界而來,也不建立在這世界上 。 我們的心嚮往上帝永恆的國度 ,因為我們已經死了,我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裡面。 當基督,就是我們的生命,再來的時候,我們就與祂一同顯現在榮耀裡(歌羅西書 3:1-4 )。 這才是人類對自己歸宿的正確看法,因為我們是祂的子民, 就像是世俗的人文主義者在詩歌裡所寫的一樣(參見 亞拉圖的詩《現象》 ; 參考 使徒行傳 17:28 )。
一個人不需要成為一個基督徒才能意識到:人文主義僅僅靠理性是無法成功的。 就算是伊曼努爾 · 康德在德國啟蒙運動頂峰時期寫《純理性批判》的時候,也能明白這點 。 基督徒不應該被哲學和人的傳統所欺騙,也不應該被任何形式的人文主義所俘虜,即便它們浪漫地相信人類可能可以自我覺醒( 歌羅西 書 2:8 )。 黑格爾認為人的靈魂通過歷史漸進、辯證的階段,可以實現實體化,使人類通過完美的理性,取得進步。 但是黑格爾親眼目睹了 20 世紀的世界大戰,我們懷疑他是否還會在這混亂的歷史中,依然堅持尋找人類的進步。 基督徒 知道任何形式的人文主義,只要它是離開上帝所賜的救贖,就全然失敗,就不是真信仰。 我們對人類的觀點是基於上帝的觀點,因為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的,我們相信聖經所說的人絕望 的境況以及上帝的救贖計劃。
就像亞歷山大 · 索爾仁尼琴指出的,人文主義對人類絕望並沒有提出任何解救的方法。 他這麼說: “ 如果人文主義是對的,說人生來就應該是快樂的,他就不必死。正是因為人命定是死的,他在世上的任務就明顯是與他的靈魂相關的。 ” 正是如此,人類的任務是找尋上帝(使徒行傳 17:26-27; 參照 15:17 ),我們真正的救主賜給我們的是比世界更美的基業(希伯來書 6:9; 7:17 )。 任何一個人,只要向基督開門(啟示錄 3:20 ),就可以承受更美的家鄉,就是上帝為那些愛他,按祂旨意被召之人所預備的(以弗所書 1:11; 羅馬書 8:28; 希伯來書 11:16; 參照 馬太福音 25:34; 約翰福音 14:2 )。 比起人文主義者宣言中那些傲慢的目標,上述的應許豈不是更加美好?
English
什麼是 世俗的人文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