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 icon
share icon
问题

我们怎么知道圣经的哪些部分适用于今天的我们?

回答


有些误解常常出现:我们或是把应该遵守的诫命当作“特定时代的”,只适用于最初的听众,或是把诫命当作无时代限制、但只适用于特定人群的真理。我们怎么分辨其不同?第一要注意的是圣经正典在公元一世纪完成。这就意味着圣经的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最初不是写给我们的。作者心目中是那个时代的听众,也许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话会被多少世纪后的全世界人听到。这就使得我们在为今天的基督徒解读圣经时要非常小心。似乎当代的布道特别关注相关性,以至于我们把圣经当作一个湖,只想从中钓到适用于今日基督徒的说法。这样是以牺牲对圣经的正确诠释和解读为代价的。

诠释学(圣经解读的艺术和科学)最重要的三个法则是1) 语境; 2) 语境;和3) 语境。我们在告诉21世纪基督徒圣经如何适用于他们之前,我们必须首先尽可能理解圣经对于其最初听众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我们提出一个对最初听众都陌生的应用,那我们极可能没有正确解读那一篇章。一旦我们自信理解了那段文字对于最初听众的意义,那么我们就需要考虑我们和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了。语言、时代、文化、地域、环境和情境有什么不同?所有这些都考虑到了才能谈到应用。一旦我们理解了文化的差异,我们就可以找到最初听众与我们之间的共同之处。最后,我们才能找到在我们的时代和环境中的应用。

另一个重要事实是每个章节只有一个正确解读。它可以应用于一系列情境,但只有一种解读。这意味着有些情境可能比其它更适用。如果一种应用比另一个更接近正确解读,那么它就是那个文本的更好应用。比如许多布道有关撒母耳记上17(大卫和歌利亚的故事),其中包括“战胜你生命中的巨人。”他们轻描淡写地略去了故事的细节而直接讲应用,通常把歌利亚比喻为必须凭着信去克服的一种困难吓人的情境。也有些想把大卫拿起的五块光滑石子用作比喻。这些布道的结论通常都是教导我们要像大卫一样去信。

尽管这些解读可以成为诱人的布道,但是不知最初的听众是否从这个故事中得到过同一信息。我们在应用撒母耳记上17之前,必须知道最初的听众是如何理解它的,这样才能确定撒母耳记上这部书的整体意图。如果不进行细节诠释,我们说它不是关于打败生活中的巨人的。这可能勉强是这篇的“应用”,但如果作为“解读”,它与文本就格格不入了。神是这故事中的英雄,而大卫是他拣选来带给他的子民拯救的媒介。这个故事将人间的王(扫罗)与神的王(大卫)相对比,也预示了基督(大卫的儿子)为我们得救将做的事。

另一个常见的无视语境进行解读的例子是约翰福音14:13-14。脱离语境看这一段似乎是说如果我们求神“任何事”,我们只要用“奉耶稣之名”这个词就可以得到。应用正确诠释学的规则后,我们看到的是在被出卖之夜耶稣在楼上房间里对门徒们讲话。当时的听众是他的门徒。这本质上是对耶稣门徒的应许,即神会为他们完成使命提供必要的资源。这是一段安慰之语,因为耶稣很快要离开他们了。对于21世纪基督徒适用吗?当然!如果按照神的旨意(奉耶稣之名)祷告,神会给我们所需,在我们里面并通过我们完成他的旨意。而且,我们得到的回应总是会荣耀神。这一章远不是满足所有我们所求,而是教我们在祷告中顺服神的旨意,那么神就会给我们成就他的旨意所需的一切。

正确的圣经解读是基于以下原则的:

1. 语境。要完全理解的话,从小处入手,再向外延展:从句、段、章、书、作者到约。
2. 尽力理解最初的听众会如何理解文本。
3. 考虑到你的文化和最初听众文化的差别。
4. 如果旧约中的道德命令在新约中再次出现,将它看做“无时代限制的真理”。
5. 记得每个篇章只有一种正确解读,但是会有很多应用(有些比其它应用更适合)
6. 永远谦卑,不要忘了圣灵在解读中的角色。他应许了带我们进入所有的真理(约翰福音16:13)。

正如之前所提到的,对圣经的解读既是艺术也是科学。它有规则有原则,有些较难的篇章要求更多的精力。如果圣灵确定、证据支持的话,我们应该总是愿意更正一些解读。

English



返回中文主页

我们怎么知道圣经的哪些部分适用于今天的我们?
分享此页面: Facebook icon Twitter icon YouTube icon Pinterest icon Email icon
© Copyright Got Questions Ministries